【商業(yè)與法治輿情觀察室 http://www.blaw.org.cn 快訊】
本文來源 |紅星新聞
編輯整理 |今日讀法
從高點回落,,是再正常不過的市場規(guī)律,。與其說90后這個群體有什么與眾不同的特點,,不如說我們身處的時代是時刻變化的,。這些社會現象,,都會投射到每一代人身上,。
“現在打開我的基金,,直接可以當綠色健康碼用,,輕松通過……”近幾日,,這樣的調侃常出現在基金圈,。2月24日,滬深兩市均出現回調,,其中,,滬指,、深成指跌幅都在2%左右,創(chuàng)業(yè)板指跌幅更是超過了3%,。這也拖累近一周基金凈值跌幅較大,,不少基金一周時間凈值縮水就超過了10%。而在社交媒體上,,“年輕人買基金”持續(xù)引發(fā)熱議,,其中不乏自我調侃。
的確,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,,已經開始在基金的汪洋大海里沖浪了。有統(tǒng)計顯示,,2020年新增“基民”中,,90后就占據了一半以上。支付寶近日公布的數據也顯示,,購買了三只及以上不同板塊基金產品的投資者當中,半數以上是90后,;定投基金的用戶中超4成是90后,6成90后穩(wěn)定持有單只基金超一年,。
這很奇怪嗎,?筆者倒是覺得,如果90后不是購買基金的主力軍,,才是不正常的,。當下,第一批90后已經步入而立之年,,很多人都已經買房結婚生子,,也正逐漸成為主力工薪族,,甚至社會中堅,。他們手里多少有了點積蓄,轉手基金市場,,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,。
買過基金的都知道,2020年基金經歷了一個怎樣瘋漲的時期,。在前段時間,,筆者身邊到處都是“睡后收入”的故事:今天聽她賺了幾千,明天聽他掙了幾萬,。如今“物極必反”,,股市和基金都從高點回落,其實也是再正常不過的市場規(guī)律,。
有些人會覺得,,現代年輕人和父母長輩不一樣了,,那個年代更流行的理財方式是穩(wěn)定的儲蓄,而現在的年輕人多了不少風險性投資,。其實,,這倒不是源于現在的年輕人更加愛冒險了,而是以往那個年代的選項很少,,除了把辛辛苦苦掙的錢存到銀行里,,甚至把現金放到發(fā)霉,父母長輩們沒有更多的理財方式,。
與其說,,90后這個群體有什么與眾不同的特點,不如說我們身處的時代是時刻變化的,。這些社會現象,,都會投射到每一代人身上。購買基金等理財產品,,也僅僅是時代的一個剖面,。而年輕人,永遠是話題中心,,90后不過正好處于“年輕人”的階段而已,。
90后這個群體,也曾被稱作互聯網的原住民,。他們的成長,,幾乎每一個階段,都在網民“媽媽式”的圍觀之下,。比如,,第一批90后開始上大學了,第一批90后開始就業(yè)了,,第一批90后開始離婚了,,第一批90后開始理財了……只要第一批90后還在,那這個系列就還可能持續(xù)更新下去,。
所以,,對于90后買基金、股票,,還應該正視之,。只是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,有待注意,。
比如,,基金“飯圈化”就是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。一些年輕人把娛樂圈飯圈的一套搬到了基金圈,搞起了對基金經理的應援,、追星,,甚至硬生生捧出了“基金三大男神”,這似乎有些“走火入魔”,。投資理財需要理性,,而不是激情,對自己的定位應該是客戶或消費者,,而不是迷妹和粉絲,。當然,希望這些追捧基金“愛豆”的言語更多是玩笑和調侃,,畢竟投資有風險,,理財需謹慎。
此外據報道,,有銀行方面表示,,客戶群越來越年輕化,中年人購買基金有明確的投資板塊,,資金主要來自于股市和理財產品,,而年輕人更看重收益率等指標,對于風險認知并不強,,更愿意動用存款,。
“小理怡情,大理傷財”,,尤其是對于自己不懂的領域,,不要貿然出擊,更不要把自己所有的雞蛋都放到“基金”這個籃子里,,一切應建立在自己能夠承受的風險范圍之內,。我們最終要的,還是穩(wěn)穩(wěn)的幸福,,至于一夜暴富,,基本是不切實際的。
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與歸
編輯 趙瑜
文章鏈接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92654855917239813&wfr=spider&for=p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