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商業(yè)與法治輿情觀察室 http://www.blaw.org.cn 快訊】:(李旭反傳團隊)
◎ 文 《法人》主編 崔曉林
今天是第二十一個中國記者節(jié),恰逢周日。
窗外是明媚陽光下閃著金光的銀杏樹,屋里茶幾上的白茶已經(jīng)冷了很久,電視里播放著法國電影《苔絲》。我“葛優(yōu)癱”般陷在沙發(fā)里,眼睛盯著電視,心已飄回遙遠的2009年。
講一個親身的經(jīng)歷——“臥底傳銷窩點”的故事。
壹
2009年,我還是一家主流財經(jīng)雜志社的副主編。當時,廣西南寧、桂林、北海、百色、貴港等地,傳銷份子以“純資本運作”為噱頭、從事非法傳銷活動的現(xiàn)象異常猖獗,很多人被騙到廣西,血本無歸、難以脫身。據(jù)網(wǎng)傳,來自全國各地在廣西從事“純資本運作”的人多達上百萬,當?shù)貙Υ蠓秶嬖诘姆欠▊麂N現(xiàn)象卻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”。
7月份,確立選題后,雜志社計劃派一名記者去廣西南寧對非法傳銷活動進行調查采訪。當時,記者部剛剛招聘了一名做新聞調查的男記者,這次任務就落到了他的頭上。但是,面對這項任務,新員工打了退堂鼓,“崔老師,你看我這剛來沒多久,而且也還沒有記者證,要不,您派別人去吧。”
對此,我很理解,畢竟,采訪非法傳銷有一定的風險性,弄不好人身安全都會受到威脅。于是,我決定親自去完成這項工作。
7月中旬,我和幾位同事先是去福建武夷山出差,之后同事們飛回北京,而我則把記者證、名片、采訪本等能證明記者身份的物品交給同事帶回北京,只身一人飛往南寧。
到南寧后,通過種種“考驗”,我在傳銷團伙臥底了8天,一舉揭開了以“純資本運作”為幌子的非法傳銷黑幕。
貳
7月的南寧,悶熱難耐。
我在等待阿西的出現(xiàn)。
之前,我和阿西通過一次電話,只知道她是女的,其他如年齡、相貌一概不知。
在廣場上曬了約15分鐘,一個女子引起了我的注意。此人40歲左右,纖瘦,甚至有些文弱,穿著干凈的素色背心,牛仔褲,人字拖。她說她是湖北人,2006年來到南寧。“最初是來旅游的,然后喜歡上了這里,正巧還有一次不錯的發(fā)財機遇,便留了下來,這一呆就是三年。”阿西語調不高,但語速很快,表達流暢,但有些機械,給人感覺,這些話她說了很多遍,或者經(jīng)常說。
經(jīng)過一番交流,阿西對我的態(tài)度從最初的警覺和懷疑,逐漸轉為認可和信任。
隨后,阿西掏出筆記本開始畫圖,為我講解“純資本運作”的架構和盈利模式。為了避免引起懷疑,我則表現(xiàn)出半信半疑的態(tài)度,懷著對新事物的興趣、謹慎等復雜的情感,刨根問底,一邊疑問一邊爭論……過程不必贅述。總之,阿西把我?guī)нM了傳銷團伙。
接下來8天的時間里,我被十幾個高級段位的傳銷頭目輪番“洗腦”,數(shù)次被要求住進“統(tǒng)一宿舍”,也見證了近千人規(guī)模的傳銷“盛會”。我還聽到深陷傳銷騙局者深夜的哭嚎,知道了眾多人傾家蕩產(chǎn)、回鄉(xiāng)無門的悲慘故事。更有甚者,有人光腳跳樓逃跑摔成殘疾,有人在火車站被追殺身亡……
中午,按照慣例,我悄悄向北京總部匯報工作。聽聞我的情況,雜志社總編輯對我下達指令“撤”,并稱“你隨時都有暴露的可能,如果出事,不僅是你個人的事情,也是報社的事情,更是新聞戰(zhàn)線的事情。所以,馬上撤離,坐最近一班航班回來。”電話那頭,“老大”的語氣斬釘截鐵、不容商量。本來我想要說”將在外,軍令有所不受”等豪言壯語,但在“老大”的命令下,卻沒敢得瑟。
匆匆收拾好行李后,我打算打車去機場。但現(xiàn)實是,六七個傳銷分子就站在門外,他們正等著和我一起吃米線,然后繼續(xù)給我“洗腦”。
當日下午,我成功擺脫“跟蹤”,乘最近的航班飛回了北京。當飛到平流層時,狂跳不已的心才漸漸平復,望著窗外的云海,回想這8天的經(jīng)歷,心里恍惚不定。
很多人好奇,在那種情況下,我是如何成功脫身的?有些事,不能公開說,盡管一切是在法律范圍內(nèi),但這是秘密,也是報道要求。
叁
傳銷體系中,“純資本運作”這種騙人把戲極具誘惑性。簡單說,就是你先投入69800元,找來3個人,做你的下線,然后這三個人再分別找3個人,3個人再找3個人。所有人都要投入69800元,這種模式重復3次,作為團隊的頭兒(上線),你就“出局”了。這里的“出局”,是“成功”的意思。就是說,你做到這一步,就大功告成,可以一輩子享清福了,你每年的收入將不低于1040萬元的純利。
于是,很多人帶著發(fā)財夢去廣西淘金,更多人不僅坑了自己,也坑了親戚朋友。
2009年下半年,我從南寧回來后,又去了一次北海,先后做過兩個封面故事報道,并在社會上產(chǎn)生不小的震動。其后,在公安部的督導下,廣西自治區(qū)公安部門迅速出動,逮捕非法傳銷分子300多名,遣返傳銷人員3000多人。
▲警方遣返北海非法傳銷人員
值得一提的是,北海傳銷報道發(fā)表后,當?shù)貍麂N分子竟然假冒我供職的雜志社,盜用該刊的LOGO和封面,刊載非法傳銷內(nèi)容,在地攤銷售。后來,北海市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和公安局又組織聯(lián)合行動,對假冒雜志社的違法行為進行清剿,對犯罪嫌疑人進行了追責處理。
據(jù)了解,時至今日,廣西“純資本運作”非法傳銷現(xiàn)象依然存在,去南寧、北海等地旅游的人,依然要警惕可能被接站的面包車拉去搞傳銷。如今想來,阿西或許就是這樣被騙入團伙,再反過來坑害別人的。
肆
很喜歡香港大學教授錢鋼先生的一段話:“新聞是活潑的人從事的嚴謹?shù)氖聵I(yè),是熱情的人肩負的冷靜的使命,是浪漫的人從事的一錘一鑿的艱辛勞作。”
用腳步去丈量世界,去不同的地方,見不同的人,聽不同的故事,見證、參與并記錄這偉大的時代,是一名記者的平常。這無關高尚,無關情懷,而是記者選擇的人生。
新聞工匠們,今天是咱們的節(jié)日,好好歇歇吧。寫到這里,是時候再泡一杯熱茶了。而此時,電視里恰巧閃出《苔絲》片尾字幕,那個法國鄉(xiāng)下美麗女孩的故事講完了,我的關于臥底的老故事也剛好收尾。
一切都剛剛好。
[此文來源: 法人雜志,版權說明:以上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,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,不具有任何商業(yè)用途,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,請及時和我們?nèi)〉寐?lián)系,我們將迅速處理,謝謝!]
原文標題:讓我想起曾經(jīng)的“瘋狂”——“臥底傳銷窩點” 來源:李旭反傳團隊 原文鏈接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82865859972420921&wfr=spider&for=p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