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商業(yè)與法治輿情觀察室 http://www.blaw.org.cn 快訊】:(瀟湘晨報)
央廣網北京11月23日消息(總臺央廣記者李行健)近日,有購房者反映,某新房售樓處安裝了多個攝像頭,并用于識別購房者身份。記者了解到,各地多家售樓處承認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(tǒng),主要目的是用來識別來購房的消費者是否是首次看房、是由第三方中介還是售樓處銷售首次完成接待等等。法律專家表示,這些售樓處在未告知消費者情況下,所采用的“無感抓拍”涉嫌非法獲取個人信息,侵犯了消費者合法權益。“人臉識別”技術在售樓處場景是否被過度應用?
近日,有消費者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反映稱,他原本由中介帶領,到天津灣某新房售樓處購買房屋,一個月后售樓處告知,通過售樓處視頻人臉識別,識別到與該名消費者相似人員曾經獨自來過售樓處看房,判定其為售樓處自訪客戶,非中介渠道客戶。這名消費者認為,售樓處未經授權同意的情況下,擅自識別獲取人臉信息,涉嫌違法,也損害其購房利益。
對此,天津市河西區(qū)政府回復稱,經過核查處理,該問題屬于合同糾紛,建議市民到法院自訴解決。
某房屋中介告訴記者,此類情況并非個例。如果購房者是看了房企宣傳前來買房,叫做“自然到訪客戶”;如果購房者被渠道中介帶上門,就屬于“渠道客戶”,房企要給予中介一定的“好處費”,即提成傭金。過去,房企銷售與渠道中介搶客戶的情況經常發(fā)生。而人臉識別,就是為了幫助房企判斷某個購房者是什么類型、是誰的客戶,傭金應該發(fā)給誰。“用人臉識別的機制,如果說您和您愛人自己去售樓處看過的話,就相當于開發(fā)商自己的客戶,在我們這邊叫‘順訪’,我們是不能再帶您去申請優(yōu)惠的。我們給他們帶客戶,肯定是要拿提成的,如果是他們自己的客戶,就不用分給我們這部分提成了。”中介人員說。
這名中介還介紹稱,一般而言,由中介帶領首次看房完成簽單,對于消費者而言有較大優(yōu)惠,有時差距甚至在幾十萬元。不過,常規(guī)情況下,消費者在買房時貨比三家,很難當下做出決定,在不知道售樓處存在人臉識別系統(tǒng)的情況下,消費者常常與房企以及中介發(fā)生糾紛。
天津灣某新房售樓處工作人員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承認,確實應用了人臉識別系統(tǒng),其目的主要是解決要不要給中介結傭金的問題。“您就直接上售樓處來訂房吧。您所說的要不要跟中介訂,這個只涉及到開發(fā)商給中介結傭金,跟您一點關系沒有。該給您申請的優(yōu)惠,銷售肯定會給您申請的。”
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,以往房產企業(yè)在銷售實踐中常常會遇到“內單外掛”或是互搶客戶等不規(guī)范行為。“目前,在房地產銷售中的銷售比較困難的項目會有人臉識別這種需求,因為他主要針對的是渠道客戶和自訪客戶的甄別問題。房企甄別這個,其實是為了避免自己的銷售團隊把一些自訪客戶,經過洗盤,變成渠道客戶,里應外合,賺取一些不太規(guī)范的渠道費。人臉識別只是用來甄別是否是二次到訪,不是用作查詢其他用戶信息。”張大偉說。
記者了解到,為各房企提供人臉識別服務的公司,為這項業(yè)務取了新名字:房地產渠道風控。以深圳市某企業(yè)為例,該公司在其官網宣稱,相關產品已覆蓋80多個城市、1100多個項目。
一位提供“房地產渠道風控”服務的業(yè)內人士介紹,近年來,房地產行業(yè)對分銷渠道依賴不斷加重,渠道傭金水漲船高,飛單現(xiàn)象層出不窮。之所以會出現(xiàn)“內單外掛”等現(xiàn)象,是因為渠道傭金已經是內場置業(yè)顧問的10倍左右,甚至更多。另一種情況是,客戶在看房后不留下真實姓名和登記,轉而尋求中介獲取優(yōu)惠,傳統(tǒng)的登記等手段無法防范,人臉識別等“房地產渠道風控”服務應運而生。
有中介向記者透露,疫情后看房客戶普遍戴有口罩,目前個別售樓處甚至存在瞳孔識別的技術。“現(xiàn)在好多利用更高科技,就是瞳孔識別,咱們眼球的瞳孔是肯定不可能復制的。”該中介說。
對此,業(yè)內人士表示,按照規(guī)定,對瞳孔、虹膜類的識別系統(tǒng)是不可以應用于商業(yè)場景的。而目前的人臉防控系統(tǒng)也存在漏洞,還面臨較大的法律隱患。“實際上,‘人臉識別’給了開發(fā)商以后,也是有很多‘坑’在里面的,賣出去能賺到錢,是他的目的,所以他們把‘渠道風控’的概念放大了。企業(yè)在實際應用的時候,還面臨很多問題。若非要追究客戶是否來過,假如有客戶換了號碼再來的話,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就不能很好地認定。這些都是帶爭議的,包括法律問題也是有的。”
售樓處使用人臉識別系統(tǒng)對看房者無感抓拍,是否侵權?網絡安全法和民法典已有規(guī)定:收集、使用個人信息,應當遵循合法、正當、必要原則,公開收集、使用規(guī)則,明示收集、使用信息的目的、方式和范圍,并經被收集者同意。
清華大學法學院勞東燕教授表示,所謂“無感”的個人信息收集和處理行為均不合法,同時,人臉識別將看房者區(qū)分為不同類型,給予不同的優(yōu)惠力度,還有“價格和服務歧視”的嫌疑。“且不說人臉信息到底怎么用,首先,搜集就是不合法的。人臉數據肯定是個人信息,這種收集行為,作為企業(yè)肯定是要征求消費者同意才可以。而且征求同意的前提就是要告知,不僅要告知要收集,而且要告知收集來了以后用來干什么,包括使用目的等都要進行告知。這些房產企業(yè)都是‘無感抓取’,所有人都不知道。在不知道的情況下直接抓取人臉信息,實際上就是非法獲取個人信息。”勞東燕說。
【來源:央廣網】
原文標題:房企暗中鋪開人臉識別 專家表示:無感抓拍不合法 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 來源:瀟湘晨報 原文鏈接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84172825731669115&wfr=spider&for=p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