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是一名律師,,卻經(jīng)常能在企業(yè)車間,、建筑工地,、基層社區(qū)看到她的身影,;歲末年初,,她也會活躍在農(nóng)民工休息亭,、車站碼頭,。執(zhí)業(yè)11年,,她用自己的堅守寫了28本近20萬字的工作日記,,每每翻閱,,風雨兼程歷歷在目,她就是煙臺市勞動模范,、山東三和德通律師事務所律師鄒秀圓,。
在7月19日煙臺市總工會舉辦的首場“當好主力軍、聚力新動能,、建功新時代”勞模(工匠)事跡報告會上,,鄒秀圓分享了她誓做一名“法律工匠”的故事。
鄒秀圓說,,律師的職責不僅是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,,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律師的工作,讓公眾相信法律,。作為市,、區(qū)兩級工會職工維權服務律師,黨員身份時刻提醒她發(fā)揮先鋒模范作用,,突出黨員律師服務社會弱勢群體和社會和諧穩(wěn)定大局的鮮明導向,。
2017年11月6日,在農(nóng)民工休息廳向農(nóng)民工宣講安全生產(chǎn)法,。 2019年5月18日,,走進青年南路項目施工工地為農(nóng)民工開展法律講座……鄒秀圓堅持“職工利益無小事、民生問題大如天”,,深入建筑工地,、基層社區(qū)、農(nóng)民工休息亭,、車站碼頭等為一線職工和農(nóng)民工提供法律服務,。
這一本本工作日記,記錄了鄒秀圓忙碌的腳步,,也記錄著困難職工被救助后的喜悅、欠薪農(nóng)民工焦灼的心情,。鄒秀圓說,,2016年為東營七十多歲老太太主張農(nóng)民工工資事宜的事情讓她至今難忘,。那一天下班路上,她在街邊看到一個老太太抱著一名男子的遺像在哭,,職業(yè)敏感讓她上前了解情況,,一問才知遺像里的人是老太太的兒子,48歲,,因為被拖欠了兩年的工程款要不回而自殺身亡,,70多歲的老太太千里來煙替亡兒討債。了解事情經(jīng)過后,,鄒秀圓和她的團隊決定幫助這位無助的老人,。
2016年1月19日,臘月初十,,處理東營七十多歲老太太主張農(nóng)民工工資事宜……
2016年2月3日,,臘月二十五,處理東營七十多歲老太太替已去世兒子主張農(nóng)民工工資事宜……
2016年2月7日,,臘月二十九日(除夕)中午,,建設單位終于將24萬元現(xiàn)金放進了老太太的背包里,我們終于幫助這位
東營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替已去世的兒子討回了農(nóng)民工工資……
鄒秀圓的日記里記錄了幫助這位老太太的過程,,她說,,那一天是除夕,已經(jīng)買不到火車票和汽車票,,她和她的團隊替老人找來一輛出租車,,打算送她回家。已經(jīng)上車的老人臨行前忽然從車上下來,,用顫顫巍巍的手掏出一摞人民幣遞給鄒秀圓,,“閨女,這些天多虧了你,,謝謝你……”鄒秀圓趕緊把老人的錢放回去,,她知道這些錢對于老人一家的重要性。送走老人,,鄒秀圓露出了開心的笑容,,“內(nèi)心很有成就感,做了一件很自豪的事情,?!编u秀圓說道。
鄒秀圓說,,十幾年來,,他們已經(jīng)為職工追償勞動報酬及工傷、工亡賠償金近億元,將黨和政府的溫暖傳遞給困難職工和農(nóng)民工兄弟,,她也先后榮獲煙臺市黨員律師法治扶貧先鋒崗先進個人,、煙臺市十佳職工維權律師、煙臺市五一勞動獎章,、煙臺市勞動模范,、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等榮譽。
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梁瑩瑩